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版眾可靠嗎?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22 CF 大老闆商討對策篇



---

這是熱心網友幫忙製作的 第一支 CF 動畫

配音:譚仲智動畫後製:鄧豐益(DDRMIX) 城市背景:陳永晶腳本:鄧豐益、keithmin 勞工現今面臨問題: 1.加班沒加班費 2.月薪公定價22000 3.砍舊人換新人 4.企業鼓勵勞工不拿薪作事 訴求重點:希望政府不只是補貼企業和搶救數字而已而是能多關心勞工朋友們的權益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Martin Niemoller

Martin Niemoller 二次大戰後的懺悔文

THEY FIRST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起初他們(德國納粹黨)帶走共產黨員,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接著他們帶走猶太人,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後來他們帶走工會成員,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我還是不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atholics, 此後他們帶走天主教徒,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 a Protestant.我仍然沒有說話,因為我是基督徒;

THEN THEY CAME for me, 最後,他們來帶走我,

And by that time no one was left to speak 但這時候已經沒有人能為我說話了。

具體政策改善目標

所以提出具體希望改善方向,

1: 未避免現在薪資水準過低無法生存,償還就學貸款與負擔家計
提供之時薪工作機會,接受補貼者提供公部門夜間服務之勞務。
補貼 至 月收入上限 32,000NT。(限額,以分享工作機會給更多人)

2: 既有已申請 實習補貼之公司,補貼方式改為補貼實習員工 上班時薪 50元/HR,月上限 8,000元/實習生員額。


3: 分享工時,改善就業環境,廢除勞基法 84-1 責任制。
加強取締公司加班不給加班費,設立查緝獎金獎勵金 揪出違反勞基法之公司。


4. 加強幫助青年創業,
從申貸門檻降低,延長還款年限,提高申辦金額要大 申辦速度要快
廣設創業貸款,增加實質就業需求才是真正有建設性的方案

共同行動
5: 共同抵制這一假實習、真剝削的政策,拒絕接受低薪、地位不明、缺乏保障的「實習」工作!



備註:現行之就業方案已經排擠掉原有提供清寒學子公部門實習方案之經費。政府總經費不變下,預算沒花在有意義的地方與貪瀆無異。

22 常見 疑義

第一:破壞自由市場競爭機制

景氣不好,薪資水準低,本來就是創業的好時機。可是政府的政策卻嘉惠到既有存在的公司,
變相的幫助企業效能不佳的公司無法倒閉退出市場,反而用這筆資金建立新創公司的門檻。
一家有申請到與沒申請到的公司,他們人力成本最少一年相差26K*12。
你要多賣多少產品,提供多少服務才能彌補回這段差距?

第二:大學生該值多少薪水?
問題不是大學畢業生該有多少薪水,這勞資雙方本來就會議價取得平衡。但一旦公共政策制訂,造成政府提供大量
低廉薪資的大專畢業生薪資水準,具有市場影響地位者(政府、鴻海、國泰、104 人力銀行...)放出降價訊息,造成就業市場薪資訊息不對稱。
造成這一波薪資下降潮。

第三:資本利得者不繳稅,不繳稅的有錢人,獲得補貼。
繳稅的上班族 ,補貼剛畢業的上班族。拉大貧富差距

政策制訂本來就有其兩難,

第四:提供企業鑽營法令漏洞,而不思考增加產業競爭力
雖然法令上有規定不能大規模裁員的公司聲請22K但台灣大多數公司都有設立多家公司,用來避稅或是其他用途。
某奴隸銀行就擁有至少十幾個公司法人的名稱,裁掉 掛勞健保的A公司成員,然後用B公司來申請方案,反正對公司內什麼同一集團內。
其實本來就是一家公司罷了,就算檢舉也沒太大功能,負責人當然不同一個,當初就是為了規避法律責任而作的。
別把政府想得太偉大,看看我們政府買賣官位多嚴重就知道了。

第五: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不足,需要社會補貼政策者。其原就讀學校應該退出教育市場
應其培育出來的學生不符合社會需要,讓其退出教育環境。避免下一代青年浪費時間精力去投資在無用的教育上。讓國家競爭力減弱,

其評估方式,可從三年內,五年的,以及十年的畢業生來評估。使用社會救助方案或平均薪資水準來衡量。

22K錯在哪?

第一:22K 政策錯在嚴重破壞就業市場薪資平衡

第二:政府補貼政策協助資方談判籌碼,造成大學畢業生與畢業3~5年工作者薪資拉齊。
錯把談判權交給學校與公司。(明明是拿其他員工納稅的錢,卻擺出一副施捨畢業生的大善人一樣..噁心)

第三:政府沒有創造實質就業機會,反而提供 派遣契約 工作機會給畢業生,造就畢業生就業更不穩定
一年後隨時可以叫你走路,本來就是實習。那不是正式雇用關係,叫你走也沒有資遣問題。

第四:無效公共投資項目,擴大政府舉債,造成下一代負擔。

第五:(建言) 補貼政策應該結合大學退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