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718 流產省思

簡單分析一下,Ptt上反對這活動大概有三群人。

A:資本家與資本家的打手 etc "鐵支人力、104 楊基寬"...我的確寫了全名。..F 還有一群可以申請免費勞工的小氣業主、大公司老闆 ..。
B:原本薪資22K以下找不到工作,因這政策能夠受惠的人。
C:敵視大專生,無法因為這政策能夠受到補助學歷稍差的一群、非科技業從業人員

反過來說,支持這活動的人或是這政策受害者大概可以分類為

A:台灣接近七成私人企業上班族是整個稅制上主要的繳稅者(繳了七成的稅)
B:而直接受害的這群剛畢業兩三年的人,往往在社經能力上還是在生存困境與就學貸款之間掙扎。而這一群人又分裂成兩群人,在上面的生氣這個方案拉低了薪資水準。下面的一群(或也許是為了在考公職、研究所的一群)偷笑取得就業機會。
C:就業 6~4 年薪資正要往上起飛階段的青壯年,卻被這群被迫的價格破壞者。拉低了整個就業市場行情。


而這個活動的發起人 本身並不是直接的22K受害者,而是在稅制體制下社會救助重分配時被迫配合的一群。發起人最關注的問題是公平正義問題,繳稅 30 % 的人在國家經濟衰弱之際獲得國家的補助。還得到政府的美名"愛心企業"。我身旁的同事大多是22K的兩三倍,大多數的人知道這個政策也僅止於生氣、憤怒。覺得企業拿到白吃的午餐,甚至可能反過來利用新鮮人的薪資水準來順帶壓低有經驗者薪資提升的能力。

而另一方面勞工運動本身一個永存的弔詭問題Free rider problem。受害的整群人,發聲的小群人可能因此工作上會有不利,但安靜的那群人卻可能因為那群人的發聲而獲利 。所以,Ptt 上的嘴炮們,不斷發言說 發起人該努力奉獻,即使丟工作也要持續。這種 free taker 往往是嚴重的受害者,卻不願意為自己的利益發聲的懦夫。


而這個政策的受害者,即便是有意識到有走出來參與活動。卻連坐車出門到台北、新竹開會,面試都需要審慎考慮。為自己的權力發聲,在活動能力上有一定的困難度。

===============================================

另一方面,可能是長年受台灣新聞媒體渲染的訓練下的刻板刻板印象。似乎能夠上街頭的就必須是政黨、弱勢族群、或是自己權利受到巨大而立即的損害。而不可以是關心生活周遭生活環境的上班族....社會運動中,總是必須學生、弱勢族群...而不能是社會中最大族群的上班族。

所以這最大族群卻是社會中最安靜被忽略的一群人,所以除了投票選兩個很右(偏向資本家的)政黨外,似乎沒有別的機會為自己生活環境有點改善的權力。


文末,繼續聽者苦勞網創辦者下午的講題...
最後做幾個小小我能為這活動做到的範圍...

剩下的,給其他有熱情的接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